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媒体此前曾报道过ZB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平台ZBG交易所封号事件,2月28日网友“八月十五”向媒体表示,自己与之前遭遇ZBG交易所封号的张先生遭遇相似,并且他被封号的时间已经满3个月,甚至要比张先生还早了近一个月,只是期间一直与交易所方面沟通无果,也没有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ZBG交易方面回应称,解决方案已在之前的公开声名中说过了,交易所的解决方式主要是帮助交易双方建立联系,然后再由交易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而此前对于量化用户开放的API接口目前已经关闭。
该网友表示被交易所冻结的两个账号分别在2月28日晚上和3月1日上午解冻,被冻结的财产也已经全部到账。
据此次网友“八月十五”表示,他在2018年12月28日当天的BSV/USDT交易对中,进行挂高卖单和低买单的操作,一天之内获利近30万元,随即被ZBG交易所方面封号。
按照他所描述的:“假如当BSV/USDT前面卖单最低是70,买单最高是60,而挂一个62的卖单,然后自动出现会挂61的单出来,我就直接买61。买够以后我取消62的卖单,挂一个68的买单,自动就会出69的单,我就直接卖给他……由此往复来回交易”,这与此前张先生的操作如出一辙。
但是与上次张先生所不同的是,当时ZBG以张先生使用第三方软件、不当得利恶意操纵市场、违法用户协议为由冻结账户。而此次从该网友提供的与交易所客服的聊天记录来看,交易所方面则表示,是由系统问题导致交易对异常和平台重度亏损。
而对于冻结用户账户是否属于干涉用户正常交易,ZBG交易所方面则表示,这是交易所的风控机制自动冻结的,冻结的原因在此前的声明中已经说明过了。
风控机制尚有隐患
此前,ZBG发布在巴比特论坛的声明中提到:“ZBG出于保护用户资产的目的,近日升级了安全风控功能:如果某账户持续与同一对手方高买低卖导致被控制账号亏损,系统会实时监测并冻结该疑似黑客账户,以及关联的黑客子账户”,以及“ZBG作为平台独立方,不对量化用户自身程序bug引起的争议负责,但至少会对获利方有短暂的冻结期,继续作为一种反黑客机制的有效补充,确保排除黑客。但未定论前,也不会转诉另一方对嫌疑方的言论。”
另外涉及到内部反黑客的风控机制设计问题,相关的具体参数设置和调整,ZBG方面表示不便对外透露。除了这份声明,目前也似乎并没有更多关于具体处理方式和流程的公开信息。对于此类纠纷,衍升科技投资总监林海对媒体表示:“国内的商品交易所对这种对敲交易、恶意洗钱,有专门的监管机制,没收非法所得,送交司法机关。”
林海以2017年06月05日《期货日报》发布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的一个监管案例为例,大商所在日常监控中,发现客户侯某、陈某在不活跃合约上对敲成交1笔,成交量40手,占该合约当日总成交量的100%,涉及成交金额163万元,造成合约最大波动为7.2%。
据侯某和陈某供述,该事件是由于两人在夜盘进行程序测试,程序错误导致本次对敲发生。违规交易发生后交易所及时通知期货公司限制盈利方账户出金,同时要求客户提供情况说明。并且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利用对敲、自成交等手段,影响市场价格、转移资金或者牟取不当利益”的规定,交易所对侯某和陈某给予暂停开仓1个月并处警告的处分。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在报道中表示:“不论在哪种情况下、以何种主体身份实施对敲交易都是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严格禁止的,均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轻者给予警告、强行平仓、暂停开仓交易1至6个月的处罚;重者给予宣布为市场禁止进入者、罚款、没收违规所得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反观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由于并不存在所谓的监管,当数字货币交易所没有一个合规的手段处理此类纠纷时,像是ZBG这种以设置冻结期作为一种反黑客机制,在发生重大纠纷和损失的时候,数字货币交易所单方面冻结用户资产的处理方式并非个例。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意味着,交易所从始至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独立平台,除了没有足够的交易机制保障交易正常以外,遭遇损失的时候也没有可参照的有效处理流程来维护自身以及平台用户的权益。其中可能存在着很多难以被公开和透明化、可单方面操作控制的空间,而这也为之后屡屡造成交易用户与数字货币交易所之间的诸多矛盾埋下了伏笔。林海对此补充道:“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监管在于交易所想为谁发话,目的在于财富,不在于公平。”
由于目前已经是第二次爆出冻结账户事件,为防止之后再出现此类状况,ZBG交易所方面目前已经关闭API接口,以改变任何量化用户都可以接入的现状,而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团队,ZBG方面表示可以再另外提出申请。
TLAB资深分析师姜孜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项目方为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套现,会做一些市值管理工作。而币圈的市值管理刚起步,有些团队的运作能力较低。机器人直接跑着没有人进行风控,难免出现这一类问题。但是冻结用户资产这一行为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合理。因为允许交易,流动性有限,策略有问题,那么出现风险需要有自担的要求。”
沟通不当 矛盾升级
致使这两次封号风波矛盾升级,首当其冲的源头在于ZBG客服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从这两次事件爆出的微信截图来看,ZBG客服呈现出的立场强硬,并且给出的解决方式也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于争议起到调解作用,更不要说解决纠纷。
ZBG方面对媒体表示:“是客服沟通存在问题造成误解,我们在沟通中也承认了客服培训中的不到位。我们是要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就是双方去沟通。”
交易平台所谓的第三方中立立场,在没有监管的环境下,正如上文提到的,它是难以规避市场对于其可私自操作的作恶空间的质疑的。鉴于此,交易所方面出于协调纠纷的目的来撮合交易双方沟通,这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
比如此次封号事件的沟通过程,一方面网友“八月十五”认为与ZBG交易所客服最大的障碍在于,交易所方面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让自己退钱的解冻方案。也就是说,只有在同意接受退钱的前提下才会促成与交易对手方沟通,全程没有提供任何别的沟通形式,或者其他可供选择的赔偿方案和商议空间。这对于网友“八月十五”来说,一旦接受了与交易对手方沟通的提议就是意味着自己同意退钱,交易所全程似乎都是在代表交易对手方来强行要求自己让渡利益,这致使他无法接受ZBG交易所这种“店大欺客”式的解决方案和态度。
而另一方面,ZBG交易所则认为,自己本身不对量化用户自身程序bug引起的争议负责,并且吸取前次“事件由于转诉了另一方对获利方的话语而激起矛盾”的教训后,这次会在得到双方允许的前提下,撮合交易双方沟通。而此次矛盾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自己,而在于网友“八月十五”不接受沟通的提议和官方渠道的解决方式,只单方面一味要求退钱。所谓的借助舆论力量,在ZBG交易所方面看来,更像是希望借助媒体给交易平台方施压,以达到在不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满足自己解冻要求的目的。
处理流程存疑
网友“八月十五”表示,刚被封的时候与交易所沟通了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里,交易所无论如何就是不给解封,从聊天截图来看,交易所方面给出的只有唯一解冻方式,也只有退钱,并没有其他有助于解决矛盾的方案。如此僵持不下,网友“八月十五”之后只能每隔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再继续反复追问ZBG客服,直至今年2月14号他通过发微博貌似账户被冻结的经历,希望像此前的张先生一样借此寻求舆论帮助,追回自己的财产。
针对上一次解冻的原因,ZBG交易所方面表示,是张先生方面最终与量化交易团队达成了和解,而交易所能够也只能够在交易双方达成和解的情况下,才会解冻账户。
在经历了发微博求助引起一定关注之后,张先生方面最终在交易所平台的介入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通过作出自身可接受范围内的赔偿承诺,且删除相关微博和帖子之后,才避免了全部金额无期限被冻结,最终与交易对手方达成了所谓的和解。
但是自始至终,具体责任方或者是过错方的权责归属却依旧模糊。交易所、量化团队以及被冻结账户户主,每个人似乎都有责任,每个人却又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上一次纠纷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依旧还是成为了这一次争议解决的障碍。在沟通久久无果,纠纷陷入僵局之后,网友“八月十五”最终也只能选择了参照张先生的方式,于2月14日在微博和论坛发帖控诉(目前已删除)。而在2月28日ZBG回应当天,ZBG与网友“八月十五”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在协商之后网友“八月十五”同意删除相关微博和帖子,并于当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ZBG方面分两笔以全额解冻的方式,火速处理完了这次纠纷。
通过微博或者论坛控诉,借助舆论力量处理交易纠纷,对于交易所和用户来说,始终不能够算是一种正常的、有效的处理流程。而关闭量化用户API接口也只是暂时的应对之策,并不能完全杜绝此类纠纷的发生。
这种纠纷看似来自交易双方,实则其根源在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种种不成熟和不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没有有效的处理机制协调和处理矛盾纠纷,用户采取极端方式寄希望于舆论压力,最终消耗的还是交易平台的信誉和信任基础,留下的隐患可能要远大于一两次异常交易带来的损失。
一旦利益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作为交易平台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是无法独善其身的。由于缺乏监管闭环的存在,交易所在本质上就无法被完全认为是可信任的中立第三方。也因此,在面对普通的交易用户以及专业的量化用户之间的纠纷时,往往更容易陷入滥用权力私自操作或者基于利益变相站队的质疑之中。
姜孜龙表示:“ 现阶段很难有完善的风控方式,主要与合规以及行业发展的时间段有关。”
(来源: 财经网)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