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9-06 00:00:00 热度:

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重庆能否向区块链完美“借势”?

LX A i 中 国 网 Q

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出现在了政府发布的文件之中——《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随后,在工信部于次年1月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国务院在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均可以看到“区块链”的身影。

风向意识清晰、信息敏感度较强的重庆,迅速领悟到了这三份文件背后的重要意义。在国务院发布文件后的第一个月,重庆市便高调的宣布其成立了数资区块链研究院。

重庆数资区块链研究院刚落地不久,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一纸公文,便有力的佐证了重庆政府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题为《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准确掌握了风向的重庆市,在2017年的9月,开始了它的区块链航海之旅。这座隐蔽在中西部的二线城市,似乎想通过快人一步的方式顺利地挤进时代的浪潮之中,完成经济转型,甩掉沉重的包袱。

高歌猛进的重庆

2017年9月,在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发起倡议,重庆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牵头的背景下,重庆数资区块链研究院宣告成立了。

该研究院的成立,对于作为二线城市的重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要知道,在我国目前有62家区块链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其中有42家研究院位于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重庆较早的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其与一线城市的竞争差距。

2017年11月,重庆市加紧建立了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旨在推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的建立,成为了重庆市在布局区块链方向上的重要一棋。据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了解,截至到目前为止,该创新基地已吸引了22家企业正式入驻,有5家区块链企业、1家实验室、1家研究院以及3家孵化期公司即将入驻。

如果说2017年是重庆市在区块链领域内的“播种年”,那么2018年则可以说是重庆市的“丰收年”。

从这一年的三月起,重庆市开始收获“秋收”的果实。入驻产业创新基地的“重庆黑条科技”实现了区块链实用性落地项目,利用全国上链企业完成了近4200万美元的进出口额。

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重庆能否向区块链完美“借势”?

随后,重庆市政府推出了首个区块链项目“商链”(SPS)。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了解到,商链是一项基于IBM hyperLedger的实体底层应用项目,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可以拓展企业的营销渠道,降低企业信用成本,扩大企业资金来源,助力实体企业去库存,去产能,提升经营效率。

除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与企业服务领域外,重庆市的数资区块链研究院还与重庆海林生猪签订协议,联合推出了“区块链+黑猪”溯源项目,详细记录生猪商品全周期。

在积极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重庆仍不忘持续增加在区块链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成立了数资区块链研究院之后,重庆市的理工大学以及邮电大学分别与深算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金窝窝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钛星区块链实验室、区块链与大数据实验室。

“数资”、“钛星”以及区块链与大数据实验室,犹如“三驾马车”,将较少受到市场关注的重庆,稳稳的拉到了镁光灯下。业内人士指出,一座二线城市能拥有三家区块链研究机构,实属难得。

2018年6月,重庆发布了题为《我市五大举措积极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文章,透露了组建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所的计划。此举,充分展现了重庆市欲求全面布局区块链领域的愿景。

随后,高歌猛进的重庆宣布了将要打造重庆链岛、引进和培育智能产业企业以及将智能产业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的计划。

优势与痛点

在区块链的赛道上,偏居一隅的重庆,看似难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竞争优势,实则不然。

2018年初,重庆市如火如荼的拉开了深入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序幕。此后,雷军、刘强东、马化腾、美国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等业内大佬,纷纷成为了重庆市的座上宾,助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

到访重庆的大佬们,为这片急需细雨灌溉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回礼:腾讯计划要将西南区域总部落户重庆;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钉钉要将有诸多重磅项目布局在重庆;百度与重庆的长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

互联网巨头企业在重庆抢滩布局,为这座原本就深受政策扶持的西部城市,再一次铺平了赛道。不断吸取互联网养料的重庆,为发展区块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其除去享有政策的滋养、巨头企业的大力加持之外,重庆自身的有利条件,同样为这座二线城市在区块链领域内的竞争加分不少——较低的置业成本,使重庆在创业成本方面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重庆市已拥有“天时”(政策支持)与”地利”,但难解其“人和”的困境。与其它一线城市相比,在吸引人才方面,重庆有些捉襟见肘。

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重庆能否向区块链完美“借势”?

据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率的排名中,杭州、深圳、成都位列三甲,重庆位居第八。

人才的短缺,间接表现在了成绩单上。据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了解,在挖链网评选出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中,了解重庆市的区块链企业仅占两个席位。

缺少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成为了重庆市的发展痛点。8月31日,在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首次区块链入驻企业沙龙活动中,重庆易保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贺英辉直言不讳地说:“区块链应用的市场是越来越大了,但重庆这方面的人才稀缺。”

难以跨越的鸿沟

缺少人才,意味着缺少技术。在”人满为患”的北上广深杭等城市,从来不需为缺少人才而忧虑。

人才的驻足,为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在发展区块链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带动了技术的发展以及项目的落地应用。

以上海为例,据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了解,目前上海的区块链项目几乎遍布了该地的所有行政区,其中浦东新区拥有22个区块链项目,位居第一。

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重庆能否向区块链完美“借势”?

与重庆不同,上海市的区块链项目涉及的行业较广,其中包括企业服务、金融、文娱传媒、汽车交通、物流、硬件、医疗健康、社交、农业以及房产家居。

在区块链专利方面,上海公开的区块链专利共183件,其中发明专利182件,实用新型专利一件,4件发明专利已授权。反观重庆,其申请的区块链项目仅有17件。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7家区块链研究机构均是由民用企业或个人设立,其中即使有高校、事业单位的参与,也是与民营企业联合设立而成。这与重庆市涪陵区倡议发起的数资区块链研究院相比,背后的意义则大有不同。

结语

人才短缺,导致技术发展缓慢,成为了重庆市在区块链这条新赛道上的绊脚石。

旧问题,难解;新赛道,难跑。

从目前来看,区块链或许无法助力重庆在短时期内实现弯道超车,但区块链或可“重振”重庆市的经济活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重庆2018年第一季度的GDP总量为4661.12亿元,GDP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0.5%骤降至7.0%。与缺少政策支持的内陆地区——陕西相比,重庆市的GDP总量少了328.02亿。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的增速放缓幅度已达4%,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速度或将成为历史。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了解到,从产业结构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重庆市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3%,第二产业下降8.15%,第三产业增长11.0%;从板块来看,其基础投资增长15.7%,工业投资下降8.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8%。

依赖传统重工业的重庆,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岔路,迎来了经济转型期。

发展大数据,向区块链“借势”,成为了重庆扭转经济局面的全新突破口。然而,在缺乏人才支撑的现实环境下,重庆能否实现智能产业规模达300亿元的目标,能否向区块链完美“借势”,仍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火星财经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