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1-02 00:00:00 热度:

2019年区块链最大悬念:谁将捡起以太坊掉落的王冠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区块链产业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互联网+”经济的基础设施,从“信息互联网”升级成了“价值互联网”,撬开了一个至少万亿市场规模的全新创业、创富入口。而在区块链产业格局中,群雄逐鹿的战略中心便是智能合约公链,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价值互联网的核心逻辑,以及支撑实体经济的可行性空间。

目前全球智能合约公链的王者,非以太坊莫属,但从目前的以太币价格、以太坊交易数量以及DApp发展状态等方面来看,它的行业老大地位已摇摇欲坠,一场分崩离析的大裂变已势在难免。

首先,以太坊已经从2018年初1400美元左右的峰值,不到一年一路跌至现在的100多美元左右,跌幅超过90%。尽管暴跌是币圈的普遍态势,但侧面也说明以太坊作为头号公链,还并不具备“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行业中流砥柱能力。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以太币的所有权十分分散(比如排名前10的地址仅持有总量的10%左右),以太坊社区核心人物持有量也不高,导致很难有效地组织其救市的力量。

其次,以太坊目前运行的DApp,从实际的用户数、交易量来看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以EOS作为参照,以太坊用户约为14000个,而EOS用户高达51000个左右;而在交易量上,笔者在blocktivity上查看了24小时的数字货币交易统计数据,发现以太坊交易量是(556,558)不仅远低于EOS(42,510,609),而且仅排行第8。

此外,回顾以太坊自成立以来的业务拓展,尽管一度孕育出星光璀璨的ICO模式,但伴随着空气、欺诈币的盛行,遭遇了全球范围内的严格监管;尽管也一度孵化出“加密猫”的杀手级应用,但受限于以太坊捉襟见肘的TPS性能,错过了如当年App Store之《愤怒的小鸟》那样一飞冲天进而带动整个平台DApp繁荣的黄金良机,早早凋落成昨日黄花。

以太坊创始人V神尽管提出了著名的“边境、家园、大都会(包括: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宁静”四阶段发展规划,依次解决以太坊的各种问题,但组织松散、进展缓慢。

所以以太坊的头号公链地位已然岌岌可危,那么在未来,谁最有可能取代它的位置?这是决定下一波区块链产业高潮的关键问题,它无论对于投资还是技术开发,乃至预测未来实体经济的特征趋势,都是决定性的——这可谓是整个区块链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同时,如果要解答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视野“风物长宜放眼量”,首先讨论清楚未来智能合约公链,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能力,这样在评判、预测业界当今各路公链诸强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下一个头号智能合约公链的关键能力

未来智能合约公链的关键能力,取决于它是否能在支持实体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首先要润滑平移已被传统“互联网+”开拓的存量市场,即能满足万物互联环境下,人们在碎片时间瞬息万变的敏捷性商业需求;其次,充分挖掘“区块链+”带来的增量市场,能确保价值互联的安全有效性和监管能力,能灵活适应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能充分发挥通证(token)经济系统的协作激励特性。所以归纳起来,未来的智能合约公链要具备如下6种关键能力:

1.高性能:判断公有链的主要性能指标是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处理的业务数量。在实体经济已经高度“互联网+”化的时代,在用户注意力越来越稀缺、用户碎片时间已经成为商业竞争至高点,乃至碎片时间内的业务量挖掘便可能颠覆产业格局的今天,公链性能直接决定了它能承载的实体经济价值创造容量和可拓展潜力。

2.数字资产的安全性:毋庸置疑,数字资产作为价值互联网上流动的核心单元,它的安全性是整个区块链经济得以在公众眼里树立合法性的最基础要求。当年比特币网络之所以能横空出世,就在于中本聪成功地解决了数字货币交易中“双花”的安全隐患。

然而与区块链技术作为“信用机器”相悖的是,现实中的区块链经济系统,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以太坊“DAO黑客入侵”、“美链币漏洞”事件等至今令人触目惊心,它们对公众信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区块链+”融合实体经济的征程,无形中已经蒙上一层浓郁的阴影。

3.实体经济支持:比如,是否灵活适应于具体的业务场景,是否能降低用户参与协作的门槛,是否能精准界定参与者们的价值确权、灵活定义通证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以及能否灵活适应政府的治理和监管体系等。

4.治理能力:在以“去中心化”为信仰的区块链社区中,越是有活力越是容易组织涣散,所以成功的经济系统要能赋予它中心化的治理手段,提升社区的执行力,并能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保持高的道德水准,规避“中心化”容易造成的“黑箱操作”、腐败等问题。

5.合规记录:伴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项目加强监管,对金融相关业务(比如ICO、STO等)进行了严格控制,尤其是美国SEC已经启动对ICO的全面调查和历史清算,公链系统的业务模式,包括历史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决定了它被制裁和惩罚的风险,所以这也将成为公链在未来竞争中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6.产品成熟度:公链的竞争,最终要落实到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公链的产品成熟度考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包括产品的应用门槛,产品研发和管理维护的效率等。

以太坊2.0:关键在渡劫成功前守住王位

以太坊2.0是指以太坊研发Roadmap的第四个阶段“宁静”,前三个阶段,分别是边境(2015年7月)、家园(2016年10月)、大都会(拜占庭,2017年10月;君士坦丁堡,2019年1月)。

优势:第四阶段的宁静阶段,以太坊将成为“以太坊2.0”,会完成PoW向PoS的共识转换,不仅使得TPS上升到每秒至少处理几千个事务,而且更安全、能耗更低,可以非常完善地实现以太坊和现代商业应用的对接。

以太坊目前进展到步入君士坦丁堡前的阶段,正以下面举措来改善以太坊系统:

Plasma方案,通过侧链为主链分担交易量上的压力,日常交易可以在侧链上进行,周期性在主链上结算即可,借此提升整体TPS。

Casper方案,通过每100个区块一次的链上投票,通过投票保证这100个区块没法被逆转,避免长程攻击。

而到了2019年1月正式升级君士坦丁堡的过程中,最令社区瞩目的是将引入对“状态通道”的支持来提升整个生态的性能。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业界邓草原先生正通过Khipu项目,通过交易并发执行协议和存储优化来提升以太坊TPS。根据邓草原的最新消息,2018年12月,他会发布Khipu-0.2.0-Beta,有望实现:384TPS,并行度80%。但它的瓶颈显而易见,邓草原需要说服以太坊网络中的其它节点采纳他的方案,Khipu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非常难以实现。

缺陷:鉴于以太坊社群实质性技术总是发展缓慢的“历史”,上面优势介绍中谈到的改进举措真正得以落地生效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这也使得以太坊的完善状态——以太坊2.0,实现日期显得无法预测。

而就目前的以太坊来说,性能尚区区15-20TPS的成绩,数字资产安全性方面,当年DAO黑客入侵阴影尤未散去,今年4月的“美链币”事件中,黑客又给予以太坊生态帝国以当头棒喝,利用以太坊ERC-20智能合约中的BatchOverFlow数据溢出漏洞,轻松转出了天量级的代币。

在以太坊顺利渡劫到“以太坊2.0”阶段之前的空隙,以太坊的以上上软肋,注定了它在捍卫头号智能合约公链王座的争战中,后劲不足,这也给了业界其它公链们迅速开疆扩土、抢占“区块链+”连接实体经济主要入口的可乘之机,一场公链产业洗盘、群雄重新逐鹿的大战势在难免。

可以说,新一轮智能合约公链竞争将决定未来10年的区块链产业格局,所以预测未来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便是观摩行业践行者们的产品和技术理念;那些胜出者们的行走路径,将预示着未来投资、创业、技术研发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大潮的风向。

来源: 区块链大本营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